俞飞鸿不靠男人成名
每当俞飞鸿出现在采访节目中时,她的婚姻总是会被拿出来谈论,而她似乎也厌倦了回答这个问题。
为什么要结婚,难道女人就必须结婚吗?
在很多人看来是这样的,但是在俞飞鸿看来,这并不是一个必须要做的事情。
这一点是她自己的人生观点,如果从她的成长履历来看,即使不靠男人也能有所成就。
足以看出,已经51岁的俞飞鸿虽然没有结婚,但这却让她更加清醒更加独立,她很清楚自己需要什么,而不是像完成任务一样匆匆嫁人,从而换来两个人的孤独。
她曾说过:
“两个人的孤独,比一个人的孤独更加悲伤”
可是尽管她已经做到这样了,还总有人会问她一些让人脸红的问题,见怪不怪的她也总能淡定地回答说:
“男人总是把性和爱分开,而女人不会”
能把婚姻看得这么透彻,俞飞鸿到底经历了什么?
已经年迈的父母,又是如何看待至今未嫁的高龄女儿呢?
01
其实俞飞鸿出道很早,走红的时候也就二十多岁,但那时候她的父母并没有把她的婚姻大事放在心上。
或许心里想着:我女儿名气这么大,又长得这么漂亮,难道还愁将来嫁不出去吗?
确实不愁嫁,但就怕她不想嫁。
还有一点原因就是,俞飞鸿有一个很听父母话的姐姐。
1971年,俞飞鸿在浙江杭州一户知识分子家庭出生,父母年轻时都是学校的学霸。
父亲毕业于清华大学,母亲毕业于浙江化工学院,两人结婚后搬到浙江生活,家庭条件十分优渥。
在俞飞鸿出生的时候,姐姐俞飞雁已经学会走路了,4年后弟弟出生。
剧照
因为父母都是高材生,所以对三姐弟的教育也非常严苛,从记事开始每个星期都要看一大摞父亲拿回来的书。
俞飞鸿喜欢看书的习惯,也是从那时候开始养成的。
在父母的管教下,小时候三姐弟的成绩在班上都是名列前茅的。
除了学习成绩好,俞飞鸿还很喜欢跳舞,为了培养她,父母便将她送到了艺术学校学习跳舞。
但那时候的她自尊心很强,特别害怕在陌生人面前出丑,所以不管做什么事情,她都要做得很好,不让人取笑。
在舞蹈班里,她是年纪最小的一个,但却是最努力的那个。
两年时间下来,她就练就了一身的舞艺。
在她8岁那年,一部名叫《竹》的故事片正在筹拍,剧组在挑选一个小角色时候,看中了当时正在跳舞的俞飞鸿。
虽然年纪小,也没学过表演,但俞飞鸿为了不被人取笑,她便很认真地听导演说的话,一边听一边学。
可能这部故事片的导演都没想到,一个没学过表演的小女孩,能将这个角色演得这么好。
或许这就是俞飞鸿自带的天赋吧。
经历过这次演出之后,很多导演都认识了俞飞鸿,所以后来她陆续接到片约,虽然都是扮演小角色,但她也算是童星出道了。
一边拍戏的她也没忘记学习,后来她凭借优异的成绩考进了经贸大学。
但是在大一的时候,俞飞鸿却跑回去对父母说:
“我要退学”
原来在小时候拍戏的时候,她就喜欢上了表演这个行业,而考上大学只是父母的期望。
所以那时候她只是按部就班地听从父母的建议,表演才是自己的梦想。
于是她果断退学,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。
其实从这件事就能看出,俞飞鸿并不认为父母指的路就是对的,如果一切都听从家里安排,那么现在就不会有演员俞飞鸿了。
而她的姐姐俞飞雁则不同,她就是按照父母指的路往前走。
该读大学就读大学,毕业了该结婚就结婚。
所以年轻时候的俞飞鸿,有了俞飞雁这个听话的姐姐,父母便少了对她的唠叨。
然而彼时俞飞鸿,追求者无数,她为何就是不恋爱呢?
02
1989年,俞飞鸿考进北京电影学院,和王茜,邵兵,柳云龙等人成了同班同学。
面若桃花,亭亭玉立,说话不急不缓,一看就是大家闺秀的模样。
而且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的她,从小饱读诗书,身上一股子书卷气。
没多久俞飞鸿就成了学校里的“女神”,就连其他系的同学,也会经常跑到教室看她。
但是没有一个人能入得了俞飞鸿的眼。
因为在其他同学谈恋爱的时候,她却在认真专研表演,在别人抱怨累的时候,她却在学校里拿到了田径比赛的奖项。
当时她不认为谈恋爱能给她带去什么,还不如将时间花在学习上。
大三那年,导演王颖打电话到北京电影学院,指名要俞飞鸿参演他正在筹拍的《喜福会》。
其实那时候王颖并没有亲眼见过俞飞鸿,只是见了一眼她的照片便决定此人正是富家女“莺莺”的最佳人选。
因为当时他觉得俞飞鸿的长相和气质极具中国女性的温婉和古典美。
拍完这部戏之后,王颖觉得俞飞鸿是一个可造之材,于是劝她留在M国,还能帮她拿到绿卡,而且承诺将来自己的作品都邀请她来当女主。
这样的条件很多人是无法拒绝的,但是俞飞鸿却果断拒绝了,随即回到国内继续学习。
她不认为这样的条件是对她好,如果是靠别人成功的,那就不算真正的成功,相比于很多借人上位的,她的清醒不知道打脸了多少女星。
后来有人问过她:
“你不靠男人,那你靠什么成功的”
她回答说:
“靠自我救赎,更多的是靠精神上的汲取,阅读、思考、经历,就是去生活。”
俞飞鸿在成长的路上,真的是一位很有主见的人,不管是谁给了多好的条件,若不是自己觉得好,那就一定不要。
比如回国不久后,电影《牵手》剧组给她发去邀请参演片中的女一号。
但是拿到剧本的俞飞鸿却并不想参演女一号,反而对女二号情有独钟,于是她便饰演了《牵手》中的女二号“王纯”一角。
凭借这个角色,俞飞鸿迅速火遍大江南北。
值得一提的是,在参演这部剧的时候,俞飞鸿认识了其中的制片人马宁,也为她将来自导自演的《爱有来生》埋下了伏笔。
很早之前,俞飞鸿便因为看了女作家须兰的短篇小说《银杏银杏》,有了想将它搬上银幕的想法。
但是她一直在寻找愿意拍的导演,却一直没找到。
直到后来自己成了知名演员,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后,才决定自己将它拍摄出来。
为什么从2001年左右开始,俞飞鸿接的戏都是古装剧?
因为当时古装剧比现代剧挣钱,为了把《爱有来生》搬上银幕,俞飞鸿很早就开始准备了。
直到她开始拍这部戏的时候,还将房子卖了,叫来马宁做制片人,自己当导演自己当主演自己做投资人。
这部戏花了俞飞鸿将近10年的时间,她非常认真地拍摄,但是最终票房却只有200万,可以说是血本无归。
但是她却并没有因此感觉伤心。
因为俞飞鸿是一个敢想敢做的人,近十年的时光就为了圆一个梦,虽说票房惨淡,但她却做了自己认为对的事情。
这让俞飞鸿逐渐成了一位独立女性,不管什么事,凭借自己的双手就能完成,即使结果不尽人意,那也是靠自己。
而此时已经40岁的俞飞鸿,却还是未婚的状态,退休后的父母,便开始关心起她的婚姻大事了。
03
父母退休后,家里三个姐弟只有大姐是父母眼中最听话的一个。
大姐俞飞雁浙江大学经济系硕士毕业,之后进入银行工作成为一名高管,然后结婚生子,一切看上去都非常顺利。
但是姐姐结婚时间久了之后,父母的目光便放在了俞飞鸿身上。
为了俞飞鸿的婚姻大事,父母两个都操碎了心。
一开始对她唠叨还有点用,但是时间久了便左耳进右耳出,都说女人40是道坎,俞飞鸿又何尝不是。
于是父母开始慌了,要是这时候结婚生孩子,有个一儿半女将来也好有人给她养老。
要是时间再拖下去,可就没这个机会了,年龄大了生孩子也是一件危险的事情。
当时的俞飞鸿刚刚投资电影受挫,一心想要静一静,心思都花在旅游上,不管父母怎么劝她,她都没有结婚的念头。
为了让父母少为自己操心,俞飞鸿决定带着父母一起出去旅游。
一路上,她讲述着自己拍戏的过程,做导演的经历,以及自己对感情的看法,和父母聊事业,聊爱情,聊生活。
俞飞鸿对自己的未来的发展和当下的处境,有着清醒的认知。
经历了这趟旅行之后,父母对女儿有了更深的了解,她有自己的独立人格和思想,也很理性和成熟。
可是作为父母,又不得不为她的婚姻操心,即使觉得女儿说的话很有道理,但仍然会低头叹息。
于是俞飞鸿便开玩笑地对他们说:
“你们不要太贪心了,已经有一个外孙(姐姐的孩子)就不错了”
其实俞飞鸿并不是不谈恋爱,她也曾带着男朋友回家,但是不管相处有多好,两人就是不结婚。
父母操心的,也就是她那一纸婚约。
而这一点正是俞飞鸿所不想要的,因为这一点思想观念上的不同,一家人总是因此闹别扭。
如今已经51岁还是没有结婚的她,父母的担心依然存在。
去年10月,俞飞鸿参演的电影《第一炉香》上映后,她饰演的“梁太太”受到一些评价。
有人说她不适合这个角色。
因为原著中的“梁太太”是一个言语粗俗,动不动就以老娘自称的人,身上一股子市井女人的气息。
然而俞飞鸿饰演的“梁太太”明眸皓齿,气质高级,根本没有原著中的那股劲。
后来在接受《十三邀》的采访时她也说过:
“不管怎么演,都演不出粗俗的女人”
可能从小读的书让她身上多了一股书卷气,然而当时许知远话锋一转问她:
“男人是你扩展边界的重要方式吗,他们会帮助你吗?”
这句话的言外之意就是,你会不会靠男人成长。
俞飞鸿回答:
“我还真不是靠男人成长的”
确实,俞飞鸿从出道至今,一直都是一个独立女性,顺着自己的想法去做,喜欢表演便放弃大学,喜欢一部小说即使亏钱也要投资。
其实很少有人知道,生活中有人喜欢叫她“飞哥”。
她说:
“我的性格其实像男人,坚决果断,我决定的事情不需要跟人商量”
这样清醒又独立的一个人,结婚的意义对她来说并不大,一纸婚约或许还会成为累赘。
身为一个女人,她活得洒脱又自在,活得坚强又自立,或许现在没有那么大的名气了,但她却说:
“我关心的是我自己的生活,这几年我好想在别人的眼中消失了,是因为我希望我的人生平淡到不足以写成一本书,生活越平淡,越踏实。”
本文俞飞鸿不靠男人成名文章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,仅供大家参考,如若验证其真实性,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。